校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校动态

中学阶段的师生情

作者:林坚 阅读次数:1054 发布时间:2023-05-09








“悠悠百年,赓续新章”。2023年,宜丰中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来,学校历经风雨洗礼,见证时代变迁;百年来,一批批学子从这里启航,奔赴人生新的征程。近期,我们陆续收到校友的来稿。一封封文稿,一张张图片,饱含着宜中人对青葱岁月的怀念、良师益友的感恩、母校美好未来的真诚祝福……在此,我们将校友来稿进行分期编发。







林坚:1964年生,1981年宜丰中学高中毕业。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审,兼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监事长、《生态文明世界》杂志副主编。







中学阶段的师生情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迹。中学时代的老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启迪作用。

我是在1976年9月进入宜丰中学的。随后经历了几件大事: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10月粉碎“四人帮”;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1977年召开党的十一大,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随之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

教育界拨乱反正,打开国门,世界上许多新思潮、新信息纷涌而入。我们了解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时有一个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从初二开始设立“重点班”,从我们这一届开始初中读三年。

我们遇到的老师都非常好,他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各个方面教导和哺育我们成长。

初二(七)班的班主任李汝扬,我们的物理老师。李老师是萍乡人,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总是面带笑容,从不训斥学生。他指出同学中存在的问题时,也总是语气平和,充满着期望,让人如沐春风。1981年高考后他在宜春地区参加阅卷,他特别关注我的成绩,看到我的数学成绩只有70多分,他认为这绝不可能,要求查卷,发现少给10分!给我找了回来。那次判卷确实有很多粗疏,还有一道15分的题,按步骤我能得11分,但最后差一步,结果一分没得!工作以后,听说李汝扬老师随儿子李锋萍(跟我同学)去了海南,有一年春节期间我打算去一趟,结果未成行,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令人感叹和懊恼。

吴自强,数学老师,他开始教我们数学是在初二,那一年分出两个重点班,都由吴老师教数学。初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办了一个暑期乐园,其实是组建重点班,提前上课。从初三开始,他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一直到高中毕业。吴老师循循善诱,讲课很严谨,把数学原理、公式讲得很清楚,激发起很多同学对数学的兴趣。他要求我订《数学通报》,那是中国数学学会办的刊物。他跟学校图书室联系,让我们借阅一些书籍。他因材施教,根据同学们的不同状况,进行个别辅导。在学期末评比中,他针对同学的特点分别赠言。有一年,他给我的赠言是“志宏须志坚,大志未可玩”,是说要坚定信念,立下宏志,坚持不懈,让我一直铭记于心。高中时,他安排座位,根据平时的观察,让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同桌,可以说用心良苦,也赢得了同学们的敬重。他曾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

任百川,初中语文老师。任老师是初中年级组长,统一做课间操时经常发表讲话。他初三时教我们语文,作文要求很严, 70分就算好的了,他对作文的讲评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次作文比赛,题为《难忘的一课》,我写的是读小学时一次到南昌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看到曾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政治部主任的熊雄祖籍宜丰,我很激动,记下这难忘的一课,结果得了一等奖。他儿子任永新跟我们也是同学,那次作文比赛也得了一等奖。1981年,任永新考上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在江西大学任教,从武汉大学硕士毕业后到江西省文化厅工作,其创作的话剧《遥远的乡土》等好评如潮。

沈敬文,政治老师。沈老师是江苏盐城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分配到基层,即来到宜丰,这对他不幸,对学生却有幸了!他曾任校团委书记,做报告很有鼓动性。他教政治,在黑板上写出漂亮的板书,重点抓得非常准。那一年很多同学的政治成绩都不错,这与沈老师有很大的关系。在我于高二下学期3月份提出转到文科班时,他是为数不多的赞同者之一,并鼓励我报考中国人民大学。1981年我如愿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沈老师和张翼翔老师特别高兴,我和他们成为校友了!张翼翔老师是北京人,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宜丰,曾任县广播站播音员,标准的京腔十分难得!她曾在中学教语文,后来,沈老师和张老师在南昌工作过一段,张老师先回北京,在《宏观经济研究》杂志工作;沈老师也调到《生产力之声》杂志工作,可惜天不假年,沈老师因病过早地去世了!

冯钧,高中物理老师。冯老师原本在初中时教数学,后来才教老本行物理。他非常认真,板书特别工整。他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课余他喜欢拉二胡,当时他家属在湖南株洲,他一人在校。我们上大学以后,听说他调到湖南株洲铁路职业学院。2012年他到北京,几个同学和冯老师、张翼翔老师相聚,听冯老师说起家族的历史,很为感叹。听说他还写过小说。后来他在宜丰住进“中华情”养老院,前几年去世了。

熊福如,化学老师。熊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在辽宁大学任教,后回家乡教中学。他说的是带京腔的普通话,这在当时是少有的,但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也会夹杂宜丰话,如“锅底下的灶霾”。他显得瘦,但在课堂上很精神,讲起化学元素、化学反应,眉飞色舞。课下交谈都用方言,他很随和,脾气很好,笑容也令人难忘。

黄福贞,高中语文老师。黄老师是新庄人,讲课带有新庄口音。从高一开始,他就要求我们背课文,一个一个检查,抽签,抽到哪篇背哪篇,这对理科重点班的学生来说可不容易!其他班并没有这个要求,但结果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还是很有好处。学习范文,对一些经典熟记于心。在老师当中,他是比较严厉的一个,正如他所说的:“我对你们严厉一点也是为你们好啊!”

罗水元,历史老师,文科班班主任。高一时,罗老师给我们上历史课,因为理科生多对历史课不重视,上课时还有同学做其他科目的作业,罗老师一怒之下,拂袖而去!那时学校对我们班采取特殊政策,就取消了历史课。我是高二下学期的3月份从理科重点班转到文科班的。文科班除了应届的学生,还有一些补习生,年龄相差好多。我从初中历史开始补课,由于时间短,高考才考60多分。1981年高考文科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任永新考了全地区第一名,被北京大学录取。我考了全县第二名。罗老师后来当了副校长。

谭贤明,地理老师。印象中谭老师喜欢抽烟,曾负责史地教研室。1981年那几个月我恶补地理,只能“短促突击”,高考地理考得比历史好一点。上大学及工作以后,我跑遍全国所有省市,还到过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德国、瑞典、英国等,实地感受人文地理。

赵瑞林,英语老师。赵老师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戴眼镜的老师之一,讲课语速很快,作风雷厉风行。有一次他从外地弄来英语试卷,我们自己刻钢板翻印,发给同学。我们那一年高考,外语成绩按50%计入总分。

漆能知,文科班语文老师。漆老师年纪比较大,是返聘的老师,国学功底比较深,很有儒雅之气,字写得很工整,批改作文直击要害;说话语调沉稳,不紧不慢,要言不烦,极显长者风范。

教过我们的老师还有:黄祖林(初一教我们数学)、黄全玉(政治)、彭兰秀(英语)、彭宏度(化学)、杨惠元(农基)、李枝纯(生物)、朱家文(体育),等等。我们在读时的校长有:黄榆林、邓伯诚,教导主任:易承立、李如春,团委书记刘东明(后从政,曾任宜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南昌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省委巡视组组长等)。虽然没给我们上课但有接触的还有卢富林、熊跃霄、熊桂林、杨衍湘、张翼翔,等等。教导处的吴烈,后到县史志办工作;罗红国,后调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再调新余市工作,曾任市民政局领导,退休后创办学校,搞得很红火。

师恩难忘!深切怀念已经故去的李汝扬、任百川、沈敬文、吴自强、冯钧老师等。

在母校即将迎来百岁诞辰时,谨送上我们真切而热烈的祝福!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笑颜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