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科研>科研

2016年秋季校本培训(张开桃)

阅读次数:2485 发布时间:2016-09-21

                            阅读让我们更加受人尊重    

                                                                      ------ 大连《教师博览》读书论坛学习汇报

                                                  张开桃

2016年7月25—28日,我受学校的委派,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与《教师博览》第二届读书论坛开启了一段美好的约会。论坛中,方心田社长的睿智、温婉和质朴,向晴主编的美丽、真诚、温和、包容和她开放、自由的主持,让人念念不忘。

这样的论坛,我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参加,四天的安排,三天的论坛,我有幸见到了刘铁芳、刘心武、郑也夫、叶兆言、王允庆、魏勇等一批知名学者和教育名家,聆听了他们风格各异,启迪思想,振聋发聩的讲座,同时也分享了孙小冬、邓运清、吴志娟等一批普通的基层读书人的故事、经历和观点;有来自我们江西的教育人方华局长的诙谐风趣,质朴有力的闪烁着思想光芒的演讲,也有来自我们地方学校宜丰二中的朱云英老师的写作与《教师博览》结缘的分享。三天的论坛,就是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现在,再静下来细细品味和思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借用傅国涌老师的话:“教育就是人类在时间的变化中寻求不变价值的过程”,而我们就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去追寻教育的永恒;再静下来细细品味和反刍,也让我增强了读书的兴趣,加深了对读书的追求。

刘铁芳教授的报告可谓“文质兼美”,句句经典、句句入心、句句诗话。他说:“要怀着一颗愉快的心,做着崇高的事;怀着一颗伟大的心,做着细小的事;怀着一颗开放的心,面向变化的时代。”他从“关系”的角度,指出“真正的教育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教育,抛弃形而上的哲学,就是堕落的开始。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少年时代:爱与自由;青年时代:爱与热情;成年时代:爱与坚持”。

作为老师,也要知道“教育就是生命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成长为人,即活在他人之中,人的生命体验是会显现在脸上的。

作为父母,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如何去教育、去教导、去关注、去陪伴自己的小孩”。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爱和美的冲动,好的教育应该是从一种亲属感、亲近感、亲切感开始的;思维的积淀、品质的积淀是教育的提升;生命的提升才应该是我们教育的成果。

作为家长,要知道:女儿是父亲生命中最柔软的部分,应该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成为好父亲。

作为家长,应该知道,男孩子就应该有男人的气魄,男孩子就应该有调皮的空间,应该要有点野性。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空洞的说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真正的教育是彼此的接纳,是真正的与孩子在一起。(在一起就会有安全感、就会有交流、就会有互动、就会有相互的提升)安全感来源于和谐的家庭,来源于老师的信任。

作为一个老师,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知道好教师的意蕴;教师最大的好乃是对学生最充分的成全;因为人的身份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教师即向着学生的生命存在。好的教育就是渗透,教师自身学问的好一一转化为学生的好。

教育是一种关系,教育的根本意义是成全学生,而成全的基础是理解;理解学生,就必须时刻有学生的立场,指向学生,成就学生,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彰显自己作为教师的好,成就自我作为教师人生的价值。

著名作家、学者刘心武先生,结合他的生活、他的创作、他的研究,分享了读书的四种方法:

第一个方法就是“狼读”;狼是喜欢圈地的,大量的占有的;“狼读”就是什么书都读;因为市面上的书实在太多了,有时又无法进行快速的选择,这时,狼读无疑是一种不失有效的充实自己的非常好的方法。狼读可以让人了解许多时代的各种文化。

第二种方法就是“蟒读”;蟒读就是要把整个书都读下去,咬紧牙关也要读完、读下去;就是要把它从头读到尾,也许它不会给你带来快感,但后来它会让你得到真实的积淀。它是童子功,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就需要蟒读。

第三种方法就是“牛读”;牛是会反刍的,“牛读”是非常重要的读书方式。刘老师从自已读鲁迅的书的反雏,来认真阐述了自己重读鲁迅的文章的体会。每一次的反刍都会有不同的体会。

第四种方法就是“猫读”;猫吃东西是少而精,是少吃多餐;读书可以挑选着读,选出自已最喜爱的书或内容来读。

刘心武先生从自己研究红学,从自己发表文章开始,诠释了自已是怎样用以上四种读书的方法读书的。

刘老师最早发表的文章是在1958年,当年他才十六岁,是对苏联小说《四十一天》的评论; 1977年发表的《班主任》是他的成名作。他的处女作《四十一天》就是他从小热爱读书大量读书积淀的第一个成果。

读书、阅读也要有一些自已的东西,刘老师从自已的作品的发表,从自已的成长过程来阐述体现自已独特的思想。也从自己的写作过程,毫不掩饰地阐述自己的写作的弯路和历程,体现了刘老师自己对自己的正确评价与反思。

优秀的作品是具有丰富生活内容的作品,《班主任》的发表就是来源于丰富的对文化大革命的文化的批判。文章的内容就是拒绝切断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它就是一本体现阅读的书。

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的讲座,谈家庭,其祖父八十多岁了还坚持每天在书桌前坐八个小时;谈读书,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他认为:80%的世界名著并不适合我国的中学生读,有事业的人要先搞好事业再读书等;谈写作,从一个暑假八篇小说发表了五篇到接下去的五年中竟无一篇发表,但仍坚持写作,保有写作的兴趣,让人感佩不已。

叶老师的观点:有些事情、有些故事,我也不一定能搞得清楚,但是我还是想把它说出来。要想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那么你就需要努力地去读书;他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理解是:你要让你的学生听了你的讲话有所收获,那么你的一席话就得有读十年书的功底,你要让别人听懂你说的话,你就得努力读书。

叶老师对中学生读世界名著有不一样的见解,他觉得中学生读名著其实应该是有选择性,有些名著也许会把学生的思维给打乱了,读书应该是自由的,据个人的爱好去读书;读书时自己的感觉最重要,读书是自己的事情,是不能要求别人的,是应该自己去体会阅读的乐趣;就像谈恋爱一样,乐趣要靠自己去体会。

成功不成功其实是次要的,关键是你喜欢不喜欢,你喜欢的东西就会觉得有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魏勇老师,提出要保持好奇心、掌握思考方式、坚持常识、精确思考,走出一条“通往理性之路”;他让我们认识到,即使在并不理想的的教育环境和和条件下,如何做最好的教育,每一位教师其实都还是大有可为、大有应为的。

魏老师认为,我们做工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需把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做精致就行。看待问题,一定要理性地去思考,要认真分析哪些才是对我们最关键最重要的;要保留自己的激情,保持自己的良好状态,让自己的工作效率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关于怎样让自己保持理性的思维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魏老师提出了他的指导。

一、  保持好奇心

魏老师举了自己小学时侯的读书笔记,是好奇心让自己在读书的时候用理性的思维去进行思考。要让学生保留兴趣,就要及时地回应学生的好奇心。好的课堂是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好奇心给出了及时的回应,是与学生的自主互动比较融洽的。做一个好老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应该顺应学生的好奇心。

二、掌握思考方式

1、厘清事实,与自己立场一致的信息就是比较容易被忽悠的,但事实上有时候却不是这么回事,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理性的判断。

2、判断逻辑,北航女生的背影昭示着一个民族终于正常了?真的是目中无人不尊敬国家领导?个别的特例就可以代替一般吗?这就需要理性的判断逻辑。

3、评估立场影响,对事实的评估,要考量提供证据的个人所站的立场,要从立场因素去理性地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4、坚持中立原则,反对立场原则,“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个判断是有立场问题的,因为它的大前提是已经确定了立场的。

三、坚守常识

坚守常识可以让我们恢复理性,只要用常识去思考,对许多的事件的真伪我们就可以进行理性的判断。

四、精确思考,魏老师列举了他自己的课堂实践,在历史课上用精确的思考方式去判断材料的立场和真伪。

著名教育专家王允庆先生的报告,带来了他的课堂评价工具设计的感悟,展现了大数据在教学设计与评价的重要性,也很好地揭示了读书要与实践、写作相结合的道理。

知名教育局长方华的变革,应从内至外的专题报告,立足当地教育和课改实际,胸怀教育发展的理想,以课程思维、教育思维取代行政思维、官僚思维,找问题、寻对策,有理论、有行动,更是展现了一位专家型局长、研究型局长的风采,值得每一位教育行政官员学习。

著名学者郑也夫先生,带来了“中国教育的危机与出路”的报告。梳理教育的病症与病灶、寻找教育的改进与出路,没有讲稿,没有课件,只有思想的自由流淌,只有激情的自然迸发,率性而谈、直言不讳,表现出一位大学者、大知识分子的学术独立、责任担当。“我一年要读三百本书”“我到图书馆借书是用拉杆箱拉的”,郑也夫先生的话,深深震撼了我。

九位来自各地一线的教师、校长,分享了他们成长的故事、思想的成果。

江苏昆山的小学老师孙小冬的《我为自己骄傲》讲述了自己的艰辛的成长经历,也讲述了自己编写校本课程的思路和成果,还介绍和讲述了自己的“倾听语文”课。

深圳市的邓运涛不是老师,是一位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是专门组织弘爱教师读书会的组织者,他的题目《让教师因阅读而受人尊重》的演讲是完全从社会的角度,从家长的角度讲述了家长和社会对老师阅读的要求和看法。

大连市的小学校长付欣老师介绍了她组织的读书会,让学校成为读书的学校;也讲述了在读书会中的感人的读书故事;她的观点是把阅读融入生活,让阅读来贯穿教育实践。

湖北省仙桃中学的苏祖祥老师,他的题为“我们应该如何‘摆事实讲道理?’”的演讲;阐述了许多说理和辩论的方法和技巧。

山东淄博市周村区第三中学的邢玉华老师以“教育路上,安然静侍生命花开!”为题,讲述了她自己热爱教书的心路历程,也介绍了指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由读书的教育方法。

我们宜丰二中的朱云英老师以题为“回味美好时光 ”的演讲,充满激情,带着真实,富有情感和创意,讲述了她自已读书与写作的故事。

江西万年的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吴志娟,虽然才刚满三十岁,但她教学、读书的情缘却是非常感人,她演讲的题目是“阅读,教师越狱的那把锤子”,她的感慨:“是阅读给了我希望,是阅读让我对生活有了期待。因为阅读也让我爱上了学生,也让学生爱上了我。”

江西九江的特级教师邱益莲老师说:因为阅读,让我在困境中奋起,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境遇,因为读了些书,让我对教材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站在讲台上不再畏畏缩缩,而是非常自信自如;阅读,让自己有尊严的教书;阅读,让生命的境界得以提升。

于飞燕老师是来自大连的老师,于老师主要介绍了她自己的学校是怎样进行阅读指导的,虽然她没能具体解释她们是采用了怎样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们读书,但从她充满激情的演讲中,能够感受得她的学校主要是从各个细节构建学校师生读书阅读的文化,让师生在阅读文化之中阅读。

九位基层老师的激情演讲,让我增强了读书的兴趣,加深了对读书的追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完成这个使命,教师不能只是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题,还必须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也就是说,要有“魂”,否则就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要成为真正有思想的老师,就一定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开拓自己的视野,形成自己的思想。

要让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也一定要读书,教师的幸福来自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家陶行之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然而,教书的工作又是琐碎的,繁杂的,因此,我们又要努力从繁杂的教学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去阅读,去学会阅读。

记得朱光潜的话:“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知识分子,就应该守好自己的节操,坚持自己的理念,努力传承自己的文化精神。各位同仁们,让我们一起,都没事就读读书,选择一些好书认真读,可以更加净化我们自己的精神,积淀我们自己的文化和修养,保持我们自己心态的永远年轻,也让我们因为阅读而更加受人尊重。